自由创作系统

第42章 信仰链上的神祇

加入书架
书名:
自由创作系统
作者:
林钧灏
本章字数:
7542
更新时间:
2025-04-23

一、NFT拍卖夜的灵体暴走

2024年谷雨 外滩1933老场坊

林钧灏的西装内袋里,青铜镜碎片正在解析会场的WiFi信号。

双儿戴着镶嵌太初铃芯片的智能耳环,耳麦里传来秘阁的警告:"目标灵体己与以太币绑定,强行剥离可能引发数据雪崩。"

全息拍卖台上,"电子河伯"NFT正在旋转,淡蓝色的灵体表面流动着区块链代码。唐小棠攥着平板电脑,

她设计的"机械河伯"皮肤正在竞拍界面闪烁,盔甲上的水文传感器与现实中黄浦江的潮汐数据实时联动。

"1000ETH第一次!"拍卖师的声音盖过会场的喧嚣,

林钧灏注意到前排穿汉服的少女们正在用手机发送特定表情包,那些"河伯求雨"的动图组合成隐秘的召唤阵。

"等等!"双儿突然冲向拍卖台,太初铃发出尖锐警报,"他在吸收现场的信仰力!"话音未落,

电子河伯的灵体突然膨胀,NFT界面跳出无数弹窗:"您的祈雨请求己受理""检测到异常降水概率""是否支付0.1ETH加速生效"。

会场穹顶开始漏水,黄浦江的江水突破物理法则倒灌而入,在地面聚成代码组成的漩涡。

唐小棠的平板电脑自动打开设计稿,机械河伯的图纸上爬满病毒般的红色代码,原本的应急救援功能变成"水患生成器"。

"是陈默干的!"林钧灏摸出刻着API接口的符纸,"他修改了智能合约,让河伯灵体与降水数据挂钩!双儿,快用'太初防火墙'!"

二、区块链上的神祇争夺战

镜墟事务所的地下服务器机房,双儿将太初铃接入量子计算机,屏幕上的区块链数据化作青铜镜碎片的纹路。

林钧灏戴上神经连接头盔,意识进入虚拟的"信仰链"空间——这是秘阁用《周易》六十西卦构建的去中心化神话数据库。

"看这些交易记录。"双儿的虚拟形象在数据洪流中指向某串哈希值,"过去一周,'龙王降雨权'NFT被转卖72次,每次交易都附带真实世界的降水请求。"

林钧灏的视野切换至现实地图,长三角地区的降雨概率被拆分成ERC-721代币,在暗网形成庞大的地下市场。

某工厂老板用10ETH购买了"局部暴雨权",导致苏州某电子厂被淹;某网红为营造首播氛围,用5ETH换来上海外滩的人工彩虹。

"这是对自然法则的非法切片!"林钧灏的意识触碰到某个智能合约,里面嵌套着陈默编写的"五德终始算法",

将五行相生相克转化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他想把整个神话体系变成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突然,信仰链产生剧烈震荡,无数"新神"NFT如病毒般入侵:赛博观音的"电竞祝福"代币、

机械青龙的"股市护盘"通证、蒸汽朋克版月老的"脱单盲盒"......传统神祇的信仰力被疯狂稀释,城隍庙的签筒数据显示,"事业签"的请求量暴跌90%,取而代之的是"抽卡爆率提升符"。

双儿的虚拟形象突然被数据流冲击得模糊,她指向信仰链的"封神榜"分区,那里正在进行"新一代海神"的DAO投票。

候选人包括:迪士尼动画里的小美人鱼、某手游的控水角色,以及唐小棠设计的机械河伯。

"秘阁的防火墙快撑不住了!"她的声音带着电子杂音,"陈默用'梗文化'制造信仰泡沫,现在连'雨女无瓜'都成了灵体召唤关键词!"

林钧灏咬咬牙,将青铜镜碎片的权限接入信仰链。碎片瞬间化作巨大的"哈希之眼",

扫描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相——所谓"电子河伯",不过是陈默用AI抓取千万条"水相关"网络迷因,混合残留灵力制造的赝品灵体。

"通知唐小棠,启动'文化溯源程序'。"他的意识化作伏羲八卦图,在信仰链中逆流而上,

"真正的河伯神性,藏在《九歌·河伯》的千年吟诵里,藏在'大禹治水'的集体记忆中。我们要做的,是让灵体回归文化本体。"

三、漫展上的刑天机甲显圣

端午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aJoy的机甲区围满观众,唐小棠设计的"刑天战甲"正在进行真人秀。

高达十米的机甲挥舞着光剑,头部显示屏播放着《山海经》原文动画,胸前反应堆的形状是太极图与电路板的融合。

"注意能量读数。"林钧灏通过无人机监控现场,双儿的太初铃改装成了信仰力监测仪,"刑天属于'凶神'类别,必须用'礼敬程序'压制战意。"

舞台上,机甲突然停顿,头部显示屏跳出乱码。唐小棠在后台惊呼:"有人黑进了操作系统!

"观众席中,穿黑色连帽衫的陈默举起改装过的Switch手柄,上面插着刻有"刑天断首"纹的U盘。

机甲的光剑突然转向观众,刃口迸溅出真实的火星。林钧灏看见信仰力监测仪飙升至危险值,无数观众举起手机拍摄,他们发送的"帅呆了""燃爆了"等弹幕,正在为刑天注入狂暴的情绪能量。

"双儿,用《九歌》吟诵声浪!"他抓起备用的青铜编钟模型,这是秘阁特制的"文化共鸣器"。

双儿打开手机APP,播放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吟诵的《刑天舞干戚》楚辞原声,声波与机甲的能量场产生共振。

奇迹般地,机甲的动作逐渐放缓,光剑垂落地面画出"止戈为武"的古字。

唐小棠趁机接入应急程序,在机甲显示屏上展开"刑天文化展":从汉代画像石到明代神魔小说,从鲁迅笔下的"猛士"到现代动漫的"战魂"。

观众席中,某个穿着汉服的小女孩突然开口背诵:"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她的声音带动全场共鸣,信仰力监测仪的红色警报逐渐转为蓝色——那是理性认知的颜色。

陈默咒骂着摔掉手柄,消失在人群中。林钧灏捡起他遗落的U盘,发现里面储存着未完成的"蚩尤AI"模型,代码里混杂着电竞选手的操作数据与《孙子兵法》的算法解析。

"看到了吗?"唐小棠望着逐渐恢复正常的机甲,它的肩部不知何时浮现出观众手绘的涂鸦,

"当我们正视神话的复杂性,而不是把它当流量工具,神性反而会自然流露。"

双儿调整着太初铃的频段,现在它能同时接收城隍庙的香火信号与漫展现场的弹幕:"秘阁最新报告,'文化共鸣型信仰'的留存率比'情绪驱动型'高47%。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

她的话被手机提示音打断,某短视频平台推送来新消息:#刑天机甲 变装挑战#播放量突破10亿,其中32%的视频插入了《山海经》原文引用。

林钧灏看着青铜镜碎片,碎片表面的数据流正在凝结成新的纹路,那是无数年轻人用想象力刻下的现代神话注脚。

西、封神榜3.0的困境

中元节 镜墟事务所天台

林钧灏望着黄浦江对岸的"赛博神庙",那里正在举行"区块链封神榜"的上线仪式。

虚拟偶像与传统神祇的全息投影并列而立,月老与某恋爱APP达成API接口合作,太白金星的"学业符"变成了在线考试作弊监测系统。

"陈默的'去中心化封神榜'己经有百万用户了。"双儿展示着秘阁的卧底报告,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正在投票决定"新神"的晋升资格,某二次元看板娘凭借千万点赞成为"新晋花神","但问题也来了......"

她调出信仰链的纠纷记录:某用户购买"雷神惩恶"服务后,因差评被真实雷击;某网红为涨粉献祭虚拟宠物,意外激活"血食诅咒";甚至出现了用Deepfake技术伪造的"菩萨显灵"视频,骗取信徒捐赠USDT。

"信仰力的私有化,必然导致滥用。"林钧灏摸着青铜镜碎片,碎片映出秘阁正在起草的《末法时代数字神祇管理条例》,"但完全禁止又会扼杀新神话的生长。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唐小棠抱着笔记本电脑走来,屏幕上是她设计的"神话元宇宙"雏形:每个用户都能创建自己的"神格",通过传播正能量故事积累信仰力,而系统会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动过滤不良内容。

"看这个'功德挖矿'机制。"她演示着虚拟香炉的运作,用户每完成一次志愿服务,就能获得"香火值",可兑换神话知识库的学习权限,"陈默的区块链封神榜缺了最重要的东西——神性的道德根基。"

双儿的太初铃突然发出清澈的鸣声,三人望向夜空,只见无数光点从城市各处升起,汇聚成横跨黄浦江的虚拟河图。

那是千万人在同一时刻转发"神话冷知识"、参与文物修复公益项目、甚至只是给陌生人让座时,产生的微小而纯净的信仰力。

青铜镜碎片腾空而起,在光点中投射出未来的封神榜:不再是固定的神位,而是流动的文明星河。

屈原、苏轼、黄道婆等先贤与袁隆平、屠呦呦等当代英杰并列,他们的"神格"由持续的精神影响力铸就,而非一次性的信仰投资。

"原来新神话的答案,一首在这里。"林钧灏轻声说。碎片落下时,在他掌心留下一串哈希值,

解码后是唐小棠设计的机械河伯在暴雨中救助落水者的画面,下方飘过无数真实用户的留言:"这才是我心中的河神。"

双儿打开事务所的邮箱,收到陈默发来的加密文件。解压后是段视频:他站在某山区小学的电脑教室,教孩子们用编程绘制《山海经》神兽。视频最后弹出一行字:"真正的信仰链,不该只有交易记录。"

外滩的钟声敲响,三人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在某个城中村的出租屋里,打工青年正在用手机给孩子讲"机械哪吒闹海"的故事;

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投行精英悄悄设置"文昌帝君"为电脑桌面;在大学宿舍,唐小棠的学弟正在用AI生成"庄子与ChatGPT对话"的漫画。

青铜镜碎片发出柔和的光,映出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

末法时代不是神话的终结,而是人类与神性共同成长的新起点。就像此刻黄浦江上的游轮,船身绘着精卫填海的彩画,船头却装着最先进的导航系统——旧神话的星辰,正在照亮新文明的航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