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尼亚那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美食外交”大获全胜之后,苏味的名字,再次响彻了国际外交舞台。
她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和国际声望,更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充满东方智慧的“共赢”方案,赢得了包括约翰逊在内的所有西方伙伴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佩。
考虑到苏味的身孕己进入中后期,不宜再在海外过度操劳,中央和陆家一致决定,立刻结束此次非洲之行,安排苏味乘坐最舒适、最安全的专机,返回京城,进入最关键的“安心待产”阶段。
回到陆家大宅,苏味正式开始了她“国宝级”的待产生活。
陆明远更是化身为“全职陪护”,每天都变着花样地为苏味准备各种她设计的“孕期养生餐”,陪她散步、听音乐、讲故事,将她宠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
然而,苏味很清楚,以她的性格和如今的身份,所谓的“安心静养”,注定不会太过平静。
这天下午,就在苏味在花园里享受着难得的午后阳光时,一位意想不到的“贵客”,却在陆老爷子的亲自陪同下,登门拜访。
来者,是国家体委、文化部、以及外交部联合组成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最高负责人——德高望重的文化部部长,石老。
“苏味同志啊,”石老看着苏味那己经明显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和一丝恳切的请求,
“我知道,现在本不该来打扰你休息。但是,我们确实是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思来想去,恐怕也只有你,能帮国家解决这个难题了!”
原来,随着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日益临近,各项筹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唯独其中最重要、也最能体现我中华大国风范和文化底蕴的“亚运国宴”菜单设计,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瓶颈!
为了设计这套国宴,筹备组邀请了全国所有最顶级的烹饪大师和餐饮专家,组建了一个阵容豪华的“国宴研发小组”。
然而,这些大师们,却因为各自的烹饪理念和菜系传承不同,而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争执不下,矛盾重重。
以几位德高望重的宫廷菜、官府菜传人为首的“传统派”,坚持认为,国宴就应该严格遵循古法,展现中华美食最正宗、最古典的“原汁原味”,绝不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创新”。
而以几位思想前卫、在海外有过学习经历的新生代大厨为首的“创新派”,则认为,国宴应该与时俱进,大胆融合西方的烹饪技术和现代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开放、包容、现代”的新中国形象。
两派人马,谁也说服不了谁,天天在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导致整个“亚运国宴”的筹备工作,彻底停摆!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菜单之争,苏味同志。”
石老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这更是一场关乎我们国家未来美食文化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
也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到底要以一个什么样的文化面貌,去面对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我们需要一个能一锤定音的人,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美食领袖,来为我们指明方向!”
“而这个人选,”石老看着苏味,眼中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与期盼,
“放眼全中国,除了你,我们再也想不到第二个人了!”
“所以,我们想正式聘请您,担任此次北京亚运会国宴菜单设计的总顾问!”
一个全新的、也更加光荣和艰巨的“国家任务”,就这样,再次历史性地,落在了苏味这位“待产孕妇”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