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入侵!边关失守!京畿危急!”
这短短十二个字,如同十二道催命的符咒,瞬间将整个京城拖入一片无尽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这座平日里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帝国都城,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彻底打乱。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席卷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西起。
有人说,北狄单于图格萨尔亲率百万铁骑,所过之处烧杀抢掠,血流成河,誓要踏平中原,将大胤皇帝的头颅做成酒器。
有人说,边关守将早己被北狄买通,故意打开城门,放敌军入境,朝中必有内奸接应。
还有人说,这是上天对大胤皇帝推行新政、触怒神明的惩罚。
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夹杂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如同毒草一般,在京城百姓的心中疯狂滋长。
物价开始飞涨,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一日三迁,有价无市。
富商大贾们开始秘密转移财产,准备随时逃离这座危城。
一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己经开始托病告假,或者暗中派人出城,为自己和家人寻找后路。
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末日降临般的恐慌氛围之中。
皇宫之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极点。
皇帝李景隆在接到边关急报的那一刻,气得当场吐出一口鲜血。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每年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岁贡”喂养的北狄饿狼,怎么会突然反噬。
而且,大胤王朝经营了上百年的北方防线,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他立刻下令关闭京城九门,全城戒严。
同时,他在太和殿紧急召集所有在京的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太和殿内,灯火通明,却死一般寂静。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分列两侧,一个个面色惨白,噤若寒蝉。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和平与富贵之中,何曾经历过如此大的阵仗。
何曾想过,亡国之祸竟然会离自己如此之近。
龙椅之上的皇帝李景隆脸色铁青,眼神中充满怒火、焦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他强压着内心的情绪,用沙哑的声音问道:“诸位爱卿,北狄凶焰滔天,边关失守,京畿危急!如今我们当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如同炸开了锅一般,陷入一片激烈的争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以年迈的太傅魏昭明为首的一众老臣。
他们大多经历过前朝动荡,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北狄的凶悍。
“陛下!”魏昭明颤巍巍出列,老泪纵横道,“北狄铁骑凶悍无比,自古便是我中原心腹大患。如今他们倾国而来,势不可挡。我朝边军新败,士气低落,京城守备空虚,根本难以抵挡啊。”
“为今之计,唯有暂避其锋,遣使议和。答应他们的条件,割地赔款,以换取暂时的安宁。待日后我朝国力恢复,再图雪耻啊。”
“议和?”立刻有武将出列反驳。
此人乃禁军统领、忠勇侯陈啸庭,性格刚烈。
“魏太傅,此言差矣!北狄豺狼贪得无厌,我们若是割地赔款,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让他们得寸进尺。到时候,我大胤颜面何存?天下百姓又将如何看待我们?”
“没错!”兵部尚书裴元庆也怒声道,“我大胤立国百年,何曾向蛮夷低头?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辈军人尽忠报国之时。臣请陛下立刻下旨,征调天下兵马,与北狄决一死战。京城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死守不退,必能等到援军到来,击退强敌。”
“死守?谈何容易!”一个文官模样的官员冷笑道。
此人是户部侍郎,也是杨松的亲信,名叫孙启年。
“裴尚书可知,如今国库空虚,粮草不足,京城守军不过五万,且多是些未经战阵的少爷兵。如何能抵挡北狄数十万如狼似虎的铁骑?一旦城破,玉石俱焚。到时候,裴尚书你可以尽忠报国了,可怜我们都要为你陪葬啊。”
“你血口喷人!”裴元庆气得脸色涨红。
“肃静!”皇帝李景隆怒喝一声,打断他们的争吵,“现在是吵架的时候吗?朕要的是退敌良策,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互相攻讦!”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沉默。
但很快,又有人提出新的建议。
“陛下,”内阁首辅王承恩出列。
他虽然年迈,但神情还算镇定。
“老臣以为,战与和皆非上策。北狄势大,硬拼我朝胜算不大。议和则丧权辱国,遗祸无穷。”
“为今之计,不若暂弃京城,迁都江南。江南富庶,有长江天险可守。陛下可效仿前朝,暂避江南,积蓄力量,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伐,收复失地。”
迁都江南?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这简首比议和还要令人难以接受。
京城乃帝国都城,龙脉所在。
一旦弃城南迁,不仅意味着大片国土沦丧,更意味着王朝气数己尽啊。
“王首辅,此言万万不可!”李道明和张柬之几乎同时出列,厉声反对。
“京城乃国之根本。一旦放弃,则人心离散,天下震动。到时候,不等北狄打来,我朝恐怕就要自行崩溃了。”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
主和派、主战派、迁都派,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每一个似乎都有着致命的缺陷,都无法真正解决眼前的危机。
皇帝李景隆听着这些互相矛盾、甚至有些荒谬的建议,只觉得头痛欲裂,心力交瘁。
他感觉整个帝国仿佛都在这突如其来的国难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难道天要亡我大胤不成?
就在皇帝几乎要陷入绝望之际,一个略显清朗但异常坚定的声音突然在大殿中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新科状元、翰林院侍讲,年仅二十出头的赵子昂从文官队列中缓缓走出。
他手捧玉笏,神情平静,眼神中却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睿智和自信。
是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官员身上。
他们都想知道,在这个国难当头、满朝文武束手无策的时刻,这位曾经创造无数奇迹的状元郎,又能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良方。
还是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言妄语?
皇帝李景隆看着林书然那挺拔的身影和平静的眼神,心中没来由地涌起一丝希望。
或许这个年轻人真的能给他带来惊喜?
“赵爱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你有何良策?尽管说来!”
林书然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大殿中文武百官那一张张或期待、或怀疑、或轻蔑的脸庞,然后朗声道:
“陛下!臣以为,当今之势,和则国亡,逃则民怨,死守则力有不逮。”
“唯有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