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平派:我在八十年代造航母

第262章 一铃一世界 一窑一世情

加入书架
书名:
核平派:我在八十年代造航母
作者:
将级云兽
本章字数:
3702
更新时间:
2025-06-10

山风裹着槐花甜香,萧朔攥着宋惜尧的手,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黄土坡上。

远处几孔窑洞,青烟从拱形洞口袅袅升起,在湛蓝的天空里绘出弯弯曲曲的线条。

“这土摸着都跟橡皮泥似的。”

宋惜尧弯腰捏起团黄土,沾了满手的金褐色:“难怪说这里的土质最适合烧陶。”

萧朔从背包掏出湿巾,仔细擦去她指尖的泥土:“小心别蹭到衣服上,晚上让你变'小黄人'。”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传来清脆的铜铃声,两人急忙抬头。

窑洞口垂着串陶制风铃,淡青色的铃身绘着缠枝纹,在风里撞出叮叮咚咚的声响。

推开半掩的柴门,窑洞里暖烘烘的,墙根堆着码得整整齐齐的陶坯。

正中间的土炕上,白发苍苍的老匠人戴着圆框眼镜,手里转动着竹刀,正给泥坯刻莲花纹。

“后生们来啦!”

老人抬头笑出满脸褶子:“快坐快坐,尝尝我新烤的枣馍。”

炕桌上的粗瓷盘里,几个枣馍还冒着热气,掰开能看见暗红的枣肉。

宋惜尧咬了口甜滋滋的枣馍,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老人手里的陶坯:“师傅,这风铃要怎么做呀?”

老人搁下竹刀,从墙角抱出个木箱,里面躺着各式各样的模具:“先得用模具压出铃身,再晾干塑形,最要紧的是这风铃舌。”

他摸出枚橄榄形的陶珠:“得做得不轻不重,风一吹才能唱出好调子。”

萧朔撸起袖子就要动手,被宋惜尧拽住衣角:“等等!”

她掏出手机打开相机:“先给我们'陶工夫妻'拍张开工照。”

镜头里,萧朔沾着泥点的鼻尖挨着她的发顶,身后窑火映得两人脸上都是暖融融的橘色。

制陶远比想象中难。

宋惜尧照着模具压出的铃身歪歪扭扭,不是这里缺块就是那里多道棱。

萧朔凑过去帮忙,结果两人的手指同时按在泥坯上,印出两个交叠的手印。

“都怪你!”

宋惜尧笑着推他,却偷偷用手机拍下那个带着两人掌纹的失败品。

老匠人端着粗陶茶碗踱过来,用竹刀轻轻削去多余的泥料:“别着急,做陶就像过日子,得慢慢来。”

他手把手教两人调整模具角度:“听,好泥料压模时会发出闷咚咚声。”

晾干陶坯的间隙,萧朔发现窑洞里有个角落堆着破碎的陶器。

他蹲下身,捡起片绘着牡丹纹的瓷片:“这些碎了多可惜。”

老匠人往烟袋锅里塞烟叶,吧嗒吧嗒抽着说:“碎瓷也有碎瓷的用处。”

说着掀开炕边的竹帘,底下整整齐齐码着用碎瓷片拼成的马赛克壁画,花鸟鱼虫在阳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宋惜尧眼睛一亮:“我们在风铃上拼碎瓷片怎么样?”

不等萧朔回答,她己经翻出背包里的指甲剪,小心翼翼把瓷片剪成小三角。

萧朔托着铃坯,看她把碎瓷片嵌进泥缝,偶尔递去蘸水的毛笔帮她固定。

夕阳从窑洞小窗斜射进来,照得宋惜尧睫毛上都沾着金粉。

他鬼使神差凑过去亲了亲她的侧脸,吓得她手一抖,瓷片差点掉进泥里。

烧制那天,老匠人带着两人往窑膛里添柴。

火苗舔舐着陶坯,窑洞温度渐渐升高。

宋惜尧踮脚想往窑洞里看,萧朔双手环住她的腰往上托:“小心烫着,我抱着你看。”

火光映得她耳尖发红,在旁人眼里,倒像被窑火烤的。

开窑时气氛格外紧张。

老匠人用长铁钳夹出风铃,深蓝色釉面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碎瓷片拼成的并蒂莲图案栩栩如生。

宋惜尧伸手去接,被萧朔拦住:“等等!”

他解下脖子上的红绳,把风铃系在窑洞外的枣树枝上。

风掠过山谷,铃舌相撞,发出清越的声响,比他们听过的任何风铃都要动听。

“像不像我们的结婚铃?”

宋惜尧歪头问。

萧朔揽住她肩膀,在她发顶落下一吻:“比婚礼上的铃铛好听一百倍。”

老匠人在旁笑得首抹眼泪,掏出个布包:“本来想留着自己用,送给你们当纪念。”

里面是对小巧的陶制铃铛,铃身上刻着"执子之手"。

夜晚,两人躺在窑洞的土炕上。

宋惜尧枕着萧朔的胳膊,听着窗外风铃和虫鸣交织的声音:“你说,等我们老了,也来这里住好不好?”

萧朔手指缠绕着她的发丝:“好啊,到时候我给你烧个全世界最大的风铃,风一吹,整座山都知道你是我老婆。”

第二天临别时,老匠人往他们背包里塞了包陶泥:“想家了就捏个小物件。”

宋惜尧红着眼眶拥抱老人,萧朔则偷偷往炕角压了叠钱。

那是他们坚持要付的学费。

下山路上,两人不时回头张望,只见窑洞渐渐缩成山壁上的小黑点,唯有那串风铃的声音,还在风里飘得老远老远。

每当风起,铃音叮咚,就像又回到了那座温暖的窑洞。

后来,老匠人寄来新烧制的风铃,铃舌上刻着“欢迎常回家”。

萧朔和宋惜尧约定,每年结婚纪念日都要去看望老人。

带着新学的陶艺,听他讲窑洞里的老故事,让窑火的温暖,像他们的爱情一样,永远生生不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