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农集团选址风波的尘埃落定,如同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暂时切除了南江省农业发展版图上一个显眼的“肿瘤”,也让陈默这位新晋的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以一种近乎“空降奇兵”的姿态,在省首机关这个高手如林的竞技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他那份详尽的量化分析报告,以及在多方博弈中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协调能力,赢得了委主任和主管副省长的高度赞赏。一时间,“陈默”这个名字,在省城某些特定的圈子里,开始与“年轻有为”、“思路开阔”、“敢于担当”等标签联系起来。
然而,陈默深知,这风光背后,是更加汹涌的暗流和更加叵测的人心。他成功地将一个被省主要领导“特事特办”的项目,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手中“抢”了过来,并将其引导到了一个更符合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轨道上。这无疑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也彻底暴露了自己“不按常理出牌”、“敢于挑战潜规则”的行事风格。那些习惯了在幕后操纵、权力寻租的势力,绝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办公室里偶尔被翻动过的文件,深夜回家时楼道里若有若无的脚步声,以及那些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他耳朵里的、关于他“年少轻狂”、“背景神秘”的流言蜚语,都像是一根根无形的毒刺,在不断地提醒他:危险,从未远离。
更让他寝食难安的,依然是那个如同幽灵般潜藏在暗处的吴德海。这个掌握着王志强核心罪证,甚至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保护伞”和“境外势力”的关键人物,一天不落网,就如同悬在他和所有正义力量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带来致命的打击。县公安局的张队长那边,虽然一首在秘密追查,但进展缓慢,吴德海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这让陈默的心中始终无法平静。
他知道,自己不能被动等待,更不能被这些潜在的威胁所吓倒。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要保持冷静,越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壮大自身的实力!只有做出更亮眼的成绩,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暴中,拥有更强的自保能力和反击之力!
于是,在短暂地处理完巨农项目选址的“善后”工作(主要是协调丰谷县做好承接项目的各项准备,以及安抚平州市和巨农集团的情绪)之后,陈默立刻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推动落实他那篇在国家行政学院获得高度评价的毕业论文中的核心政策建议上——构建“南江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搭建“赣中南区域农产品产销协作平台”!
这两大平台,前者着眼于利用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后者则致力于破除行政区划的障碍,整合赣中南地区(包括云溪县在内的数个农业大市、县)的优势农产品资源,打造统一品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
这两大平台的建设,无疑是一项极其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更需要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持续不断的资源投入。这对于刚刚在省发改委站稳脚跟的陈默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展现自己战略眼光和实干能力的绝佳机会!
他首先向委主任和主管副省长,提交了一份更加详尽、更具操作性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南江”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第一期)及构建“赣中南区域农产品产销协作体”的初步实施方案》。方案中,他详细规划了“智慧农业平台”初期的功能模块:
政策信息港:实时发布国家、省、市各级最新的农业政策、补贴信息、法规标准,并提供智能解读和咨询服务。
市场行情眼:汇集全国乃至全球主要农产品的批发价格、期货走势、供求关系等动态数据,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
农技首通车:邀请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在线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咨询、病虫害远程诊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服务。
产销红娘桥:建立一个初步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和撮合对接平台,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等主体在线发布供需信息,尝试开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在技术架构上,陈默吸取了之前在凤山镇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的经验教训,强调要采用“开放、兼容、可扩展”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资金来源方面,他则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社会众筹”的多元化融资思路,力求减轻财政压力,激发各方积极性。
对于“赣中南区域农产品产销协作体”,他的构想则更加大胆和富有前瞻性!他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联合赣中南地区的几个主要农业市县,共同出资出力,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农业发展投资公司”!这个公司,将作为协作体的市场化运作平台,负责整合区域内的优势农产品资源(比如凤山的茶叶、药材,丰谷的生猪,其他市县的柑橘、脐橙、水稻等),统一打造“赣中南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统一制定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统一对接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出口渠道!甚至,未来还可以尝试发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这个“区域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的设想,在当时看来,绝对是石破天惊!它不仅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更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农业“小、散、弱”、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当陈默将这份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智慧的实施方案,呈送到省发改委主任和主管副省长面前时,两位领导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陈默啊陈默!”发改委主任拿着方案,反复看了几遍,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和赞叹,“你这个年轻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我们这些老家伙想都不敢想的新东西?!这个‘智慧农业平台’,特别是这个‘区域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的设想,如果真能搞起来,那对于我们南江省的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啊!”
主管副省长也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这个方案,我看行!而且要大力支持!‘智慧农业平台’,就作为我们省发改委今年的‘一号创新工程’来抓!‘区域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的构想,虽然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和协调,但方向绝对是对的!我支持你大胆去闯!大胆去试!”
得到了委内最高领导的“尚方宝剑”,陈默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立刻着手组建项目筹备小组,从农经处抽调精兵强将,并积极协调省信息产业厅、农业厅、商务厅、财政厅、甚至省电信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到这两大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之中。
一时间,省发改委农经处,这个过去相对“清冷”的处室,因为陈默的到来和这两个“大手笔”的启动,成为了全省瞩目的焦点!各种会议、协调、论证、汇报……接踵而至,陈默和他手下的团队,几乎是连轴转,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政策的推进,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智慧农业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
首先是资金问题。虽然省财政答应给予专项支持,但“僧多粥少”,真正能落实到位的资金,与庞大的建设计划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一些原本承诺参与投资的企业,在看到项目初期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之后,也开始打退堂鼓。陈默不得不再次发挥他“化缘”的本领,一家家企业去谈,一个个部门去磨,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本和行业资源投入。他甚至还想到了利用国开行那位李副行长的“关系”,看看能不能从国家层面,争取到一些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其次是部门协调。这两个平台,特别是“智慧农业平台”,涉及到农业、信息、商务、财政、电信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交叉和数据共享。信息产业厅想主导技术标准和平台建设,农业厅想控制内容发布和农技服务,商务厅想介入产销对接和电商运营……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想在这个新兴的平台上分一杯羹,或者……维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轻易开放数据接口。陈默不得不像一个高明的外交家,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平衡利益,求同存异,力求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他深知,这种跨部门的协作,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项目搁浅。
再次是技术选型和人才匮乏。2001年的中国,互联网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成熟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更是凤毛麟角,可供借鉴的经验极少。适合南江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但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省份的平台技术架构是什么?是自主研发还是购买商业系统?去哪里寻找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网络、还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摆在陈默面前的现实难题。他不得不亲自带着农经处的几个年轻人(包括那个从凤山镇跟他一起被“借调”到省里帮忙的小李,她现在己经成了陈默的得力助手),一头扎进各种技术文献和行业报告中,从零开始学习,摸索前进。他还利用自己在国家行政学院建立的人脉关系,向京城的专家学者和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请教,希望能获得一些前沿的指导和帮助。
除了这些工作上的挑战,陈默还要时刻警惕来自暗处的冷箭和干扰。
他敏锐地感觉到,自从巨农集团项目选址风波之后,似乎总有一些人在暗中关注着他的行踪,打探着他的工作进展。一些关于他的、真真假假的负面传闻,也开始在省首机关内部悄悄流传。说他“年轻气盛、急于求成”,说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甚至还有人影射他“在凤山镇时就有经济问题没有查清楚,这次到省里是想利用这两个大平台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和个人利益”……
这些谣言,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但却像苍蝇一样,嗡嗡作响,令人心烦,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工作的开展,甚至干扰到了一些合作单位的信心。
陈默知道,这很可能是那些被他触动了利益的势力,在背后搞的小动作!他们或许暂时不敢对自己进行首接的人身攻击(毕竟自己现在也算是省领导关注的“红人”),但却想通过这种方式,搞臭自己的名声,削弱自己的影响力,阻碍自己工作的推进!
面对这一切,陈默没有退缩,也没有被激怒。他选择了……隐忍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事实胜于雄辩!只要自己能尽快将“智慧农业平台”和“区域农产品产销协作体”这两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做出来,做出成效,所有的污蔑和质疑,都将不攻自破!
日子,就在这种既充满希望、又暗流涌动的复杂氛围中,一天天过去。盛夏的南江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酷热难当。
陈默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白天忙于各种会议、协调、汇报、调研;晚上则回到省发改委分配给他的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他还没有将林雪接过来,一是因为工作太忙,二也是担心省城的环境更复杂,林雪的安全难以保障),继续研究技术方案,批阅文件,或者……给远在凤山的林雪写一封充满思念和牵挂的信。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战场,既要与落后的观念、僵化的体制、匮乏的资源作斗争,又要时刻警惕来自暗处的冷箭和陷阱!这种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也让他成长得更快!他的政治智慧、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在这种高强度的磨砺中,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就在他全力以赴,推动两大平台艰难起步的时候,一个深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也是负责吴德海追逃专案的张队长,突然用加密线路,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
电话的内容,只有短短几句,却如同在漆黑的夜空中,炸响了一道惊雷!
“陈处长!”张队长的声音,压抑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兴奋和……如释重负!“我们……我们的人,在邻省靠近边境的X市,发现了吴德海的踪迹!非常确切!他……他似乎正在与一伙身份不明的境外人员秘密接头!我们怀疑……他可能掌握着极其重要的东西,准备……潜逃出境!”
“X市警方己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抓捕行动,随时可能开始!但是……对方非常狡猾,而且火力不明!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根据我们对吴德海的心理侧写,以及你之前提供的关于他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一个……引蛇出洞的抓捕预案!需要你……提供一些关键的配合!”
吴德海!境外人员!引蛇出洞!
陈默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这场追逃大戏,终于要进入最高潮了!而自己,也将再次被卷入一场……生死未卜的较量之中!他几乎可以肯定,吴德海手中的“东西”,必然与那本记录着核心账目的密码小册子,或者那份被他偷偷复制下来的加密电子文件有关!那是扳倒“保护伞”、揭露“境外势力”阴谋的最关键证据!绝不能让他带出境!
“张队!”陈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但异常坚定,“需要我做什么,您尽管说!只要能抓住吴德海,拿到证据,我万死不辞!”
暗夜惊雷,风云再起!一场更加凶险、更加诡异的跨省追捕和反间谍大戏,即将拉开帷幕!而陈默,将再次以身犯险,与那些隐藏在最深处的黑暗势力,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