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她需要工具!更好的计算工具和记录工具!
“小顺子公公,”她转向那个瘦小的小太监,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
“麻烦你,帮我找这几样东西:最大号的算盘,要珠子灵活、档位清晰的;最细的炭笔,越多越好;还有,找些硬实些的、大张的空白纸,最好是裁成这么大…”
她用手比划着A3纸的大小。
“再找些结实的麻线或者细绳,还有锥子。”
小顺子虽然年纪小,但手脚还算麻利,很快找来了她需要的东西。
工具到手,程嘉嘉立刻投入工作。
第一步,改造工具:
改良算盘:她将大算盘固定在桌角,调整好高度。然后在关键档位(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横梁上,用炭笔轻轻画上标记,并用细绳缠绕出更醒目的区分。这样能极大减少定位错误,提高速度。
自制账本:她用锥子和麻线,将厚厚一叠裁好的硬纸装订成册。然后用炭笔在每页画上标准的复式记账表格!分为“日期”、“摘要”、“收入”、“支出”、“结余”、“备注”等栏。备注栏留宽,用于记录疑点和索引。
第二步,制定策略:
抓大放小,聚焦核心:时间有限,她不可能查所有账。
目标锁定:采买(尤其是大宗物资如米面油炭布匹)、赏赐、工程修缮这三项开支最大、最易藏污纳垢的项目。
时间范围:优先查近三年账目,再根据线索追溯。
数据标准化:所有查到的数据,无论原始账目如何记录,全部按统一格式(时间、项目、数量、单价、总价、经手人、备注)誊录到自制账本上,方便汇总比对。
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小顺子看起来呆呆的,但程嘉嘉还是用起了阿拉伯数字。
反正她露的破绽够多了,也不在这一星半点。
她看出来了,大老板只在乎她能不能干活,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没上心。
不然她现在就是在祭祀台上被烧了,哪轮得到她在这查账。
古代的数字实在难写难看,刚好趁机引入,对上就说是怕信息被盗,一举两得。
第三步,开始攻坚:
程嘉嘉开始了废寝忘食的“战斗”。
白天,她埋首于故纸堆,一手翻账册,一手在自制账本上飞速记录关键数据,炭笔消耗得飞快。
晚上,库房只点一盏昏暗的油灯,她就在噼啪作响的算盘声中度过。
她的手指在算珠上飞舞,速度快得几乎出现残影,清脆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库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小顺子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看着她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和那本越来越厚、条理异常清晰的“怪账本”,眼中渐渐流露出惊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他默默地添灯油,找炭笔,清理桌面。
心思也活络起来,他和李公公没什么交情,甚至李公公因为他拿不出孝敬,动则打骂羞辱。
眼前这个采女看起来像是真有点本事的,不如卖她个好,万一能救他呢。
程嘉嘉一面查账,一面也在观察小顺子。
这孩子虽然看起来木讷,但做事一丝不苟,之前她觉得一首有个人站在自己身边碍事,就把小顺子支开,整理了一些并不重要的账目,她大体一扫竟然没出错。
要知道,宫里的太监文化水平都不高,尤其是小顺子,字写得歪歪扭扭,实在没眼看。
所以小顺子是天生的细心。
当会计的料啊。
真正的职场人,不仅要精进本领,更要培养助手,不然光靠自己一个人还不得累噶了。
暴君给程嘉嘉画大饼,程嘉嘉给小顺子画小饼。
程嘉嘉答应小顺子,等这次升职了,就把他要到身边做管事太监。
两人一拍即合,小顺子偷偷告诉程嘉嘉一些内幕消息,程嘉嘉的假账查的越发顺手了。
程嘉嘉的“特权”和她那古怪的查账方式,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迅速在内务府乃至后宫激起了涟漪。
阻力开始显现。
她需要调阅某年某月的修缮账册,管库的小太监推三阻西,不是说找不到了,就是说被哪位管事借走了。
当她坚持并拿出皇帝手谕,账册才会“奇迹般”地出现,但往往夹杂着大量无关或重复的卷宗,试图耗费她的时间。
更让她警惕的是,她开始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有时在去库房的路上,有时在御膳房领那简陋的饭食时,总感觉有人在暗处打量她。
程嘉嘉更加小心翼翼,向福安公公申请了人身保护。
可暴君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考验她,拒绝了她在御书房办公的要求,只同意程嘉嘉吃住搬去御书房保护区,办公还得在内务府。
福公公就不一样了,办事十分妥帖,就连小顺子也被福安公公在御书房偏院安排了住处。。
程嘉嘉开启了内务府御书房两点一线的规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