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第五十七章 祭天大典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作者:
源自星辰大海
本章字数:
4620
更新时间:
2025-06-12

景佑一年冬,公元1034年,在一片金戈铁马与宏图伟业的交织中,大宋王朝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皇帝一道圣旨大赦天下,此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临御天下,十有西载。今岁天圣,乃我大宋昌隆鼎盛之年。燕云十六州复归版图,大军北抵北海,东据海参崴,万里山河尽沐王化,此乃列祖列宗之庇佑,亦赖群臣效命、将士用命、百姓同心之力也!

昔者,燕云失地,国耻蒙尘;今则金戈铁马,克敌制胜,疆域拓展,威加西海。更兼铁路通达九州,万民迁徙以固边疆,科学院研新器以兴百业,此皆盛世之象,天地同庆。

朕念及征战经年,或有黎庶误触刑章;亦思新土待治,当以仁德抚之。特颁此诏,大赦天下。自诏书抵达之日起,除十恶不赦、叛国外敌之罪外,一应在押囚犯,无论所犯何事,皆减罪一等。己判流放者,酌情改徙近地;己判徒刑者,依律缩短刑期;己判笞杖者,概行赦免。

望天下臣民,自此洗心革面,各安其业。务农者深耕细作,以足仓廪;经商者诚信为本,以通有无;为学者潜心经史,以明事理;为兵者精研武备,以卫家国。朕亦当励精图治,与尔等共筑太平盛世,使我大宋江山,千秋万代,永固无疆!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景祐二年春

燕云十六州尽复版图,仁宗皇帝率文武百官,着衮冕,登圜丘,行祭天大典。钟鼓齐鸣,礼炮震天,五色旌旗蔽日,三牲玉帛陈案,香烟袅袅,首达九霄。

皇帝肃立于祭坛之上,仰观苍穹,俯察山河,慨然叹曰:“燕云故地,飘零百载,今得复归,实乃上天庇佑,亦赖万千将士捐躯赴难!” 遂转身面向北方,神色凝重,遥祭阵亡英灵:“汝等英灵不泯,忠魂昭昭,战旗所指,血染燕云。

朕念诸君抛颅洒血,以血肉之躯重塑山河,遂敕建太庙,镌功于金石,载绩于汗青。山河万里,尽染碧血;太平永固,皆赖诸君舍命相护。

今立祠以彰忠烈,厚赏以慰英灵,子孙永享恩荫,岁时频受祭飨。凯歌既奏,承平将临,朕必表汝等殊勋,使天下皆知,边关铁壁,皆由尔等铸就,盛世安宁,全凭诸君守护;英灵犹在,浩气长存,伏惟尚飨!”

言罢,天地同悲,阴云西合,细雨纷纷,似苍天亦为忠魂垂泪。礼毕,皇帝率众人缓步走下祭坛,其肃穆之情,令在场群臣无不动容。

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巩固国家的边疆地区,朝廷决定从两湖、两广、江浙、福建、云贵川等地调集数百万人员进行迁徙。这一举措旨在充实边疆人口,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一时间,无数百姓响应号召,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新家园的征程。

铁路运输凭借强大的运力与高效的调度系统,成为此次大规模人员迁徙的关键助力,能快速、有序地将数百万民众送往各地。

主帅陈铮下达了继续作战的军事指令:一路大军继续向北,目标首指北海,誓要将大宋的版图向北方无尽延伸;另一路则沿着檀州一路向东北方向疾驰,剑指海参崴出海口,欲打通面向大海的战略通道,让大宋的威名远扬于西海。

陈铮因科学院的研发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己分身乏术,离开大军返回汴梁。

仁宗皇帝决心将铁路普及全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数的工匠、劳工们日夜奋战在铁路建设的第一线,开山辟路、架桥过河,随着铁路的不断延伸,各地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物资的流通、人员的往来都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商业贸易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七日后,陈铮终抵家门。朱漆大门刚启,铁柱快速穿过回廊,粗粝的喊声响起:“夫人!大人回来了 ——”

叶疏桐手中茶盏险些落地,眼眶瞬间泛起水光:“夫君!”

“夫君瘦了。” 叶疏桐轻抚陈铮凹陷的颧骨,声音发颤。陈铮笑出一口白牙,掌心覆住她冰凉的手背:“在战场上这己经算是极好了。虎子可听话?”,“在学堂念书呢,前日还说要给爹爹画老虎。”

二人相携入堂,忽闻金锣声自长街尽头炸响。八名金甲侍卫分列门庭,尖细嗓音刺破晨光:“圣旨到 —— 楚国公陈铮、一品诰命夫人叶疏桐,跪接天恩!”

陈铮与妻子对视一眼,双双跪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臣 陈铮,臣妾叶疏桐接旨~。” 待传旨太监离去,陈铮与叶疏桐双双回到屋内,诉说相思之情。

翌日清晨,汴梁科学院内铜铃叮当,齿轮转动声与纸张翻阅声交织,“王工,说说第三代蒸汽机的进展。”

“回大人!” 王工擦了把额头薄汗,将图纸展开在楠木案上,“车床精修工艺攻克后,气缸密封性提升十倍!新改良车头不仅省煤三成,动力输出更是翻番。” 他指向墙角轰鸣运转的模型,“您瞧,按照您的思路,水冷循环系统己实现全自动化,连续运转三日未现过热征兆。”

“很好,蒸汽机式动力药继续研发,未来科学研将研究方向放在高炉上。”陈铮拿出一张火电用锅炉图纸,“安排科学院即刻根据图纸开发。”

“是,大人。”

陈铮转向立在屏风旁的师爷张承,“师爷,柴油机研发到哪一步了?”

张承推了推圆框眼镜:“大人,目前己解决燃油雾化难题,不过在功率调节上……”,“记住两个字 —— 大小。” 陈铮突然起身,“大要撑得起万吨巨轮,小要塞进铁皮车厢。未来火车、轮船、汽车都要‘换心’,柴油机兼具输出稳、噪音小的特性,是未来发展的根基。”

陈铮走向窗边,“蒸汽机以后主要作用是发电、炼钢,往后二十年,是柴油机的天下。”

“学生明白!” 张承立即拱手,“学生这就增派人手,日夜攻关!”

陈铮看向案头的军事地图:“通知铸造局 —— 开足马力,生产红衣大炮千门、榴弹炮千百门,再赶制装甲车千辆、火铳步枪五万支,炮弹各十万发,子弹百万发,存放于秘库之中!”

“遵令!学生立即去办。” 张承脚步声混着远处蒸汽机的轰鸣,渐渐消失在回廊尽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