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第11章 扬帆起航,初遇阻力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7144
更新时间:
2025-05-03

镇长办公会的决议,如同注入凤山镇政府这潭略显沉闷池水的一股活泉,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引发着不大不小的波澜。陈默和他的“档案信息中心”无疑成了这股活泉的泉眼,备受瞩目。

五千块的专项经费,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甚至连正式编制都没有的“中心”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这笔钱怎么花,花在哪里,不仅关系到档案数字化工程的实际推进,更在无形中考验着陈默的管理能力和处事智慧。

陈默深知,这笔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而且要用得明明白白,经得起任何人的审视,尤其是那些可能正等着看他笑话、抓他把柄的人。

周末,他没有休息,而是揣着李明远特批的预支条,坐上了前往邻近云溪县城的班车。凤山镇毕竟太小,连个像样的五金店都难找,更别提电脑配件了。云溪县城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好歹有几家规模稍大的商店,甚至还有一个不成气候的“电子一条街”。

九十年代末的县城,远没有后世的繁华。街道不宽,两旁是略显陈旧的楼房,商店的门面也大多朴实无华。陈默凭借着前世模糊的记忆和一路打听,找到了那条所谓的“电子一条街”。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几家售卖电视、VCD、音响,顺带也卖点电脑散件的小店铺聚集地。

“老板,有内存条吗?SDRAM的,64兆或者128兆的都行。”陈默走进一家看起来规模最大,柜台里摆着几块主板和显卡的店铺,开口问道。

“内存?有啊!”老板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看到陈默一身朴素,但谈吐间对电脑硬件似乎很懂行,不敢怠慢,“你要多大的?64兆的现在一百八一条,128兆的三百五。”

陈默心中暗暗咋舌。真贵!这价格,几乎是普通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但他知道,内存对于提升那台老爷机的运行速度至关重要,这笔钱省不了。

“硬盘呢?IDE接口的,容量大一点的,二手的也行。”

“二手硬盘?有!刚收了一块,希捷的,4.3G,你要的话,三百块拿走!”

陈默仔细检查了一下那块二手硬盘的接口和外观,又掂量了一下,觉得价格还算公道。他如今要录入的档案数据量越来越大,原配那几百兆的硬盘早就捉襟见肘了。

一番讨价还价,陈默最终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购买了一条64兆的内存条和那块4.3G的二手硬盘。他还顺便买了一些3.5英寸软盘(在这个年代,U盘还未普及,软盘是主要的移动存储介质),以及一套简单的电脑清洁工具。

除了硬件升级,他还采购了一批真正符合档案管理规范的无酸纸档案盒、标签纸和记录笔。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对于档案的长久保存至关重要。他要让“档案信息中心”不仅在“软实力”(信息系统)上领先,在“硬基础”(物理保管)上也要做到专业规范。

每一笔开销,陈默都仔细索要了发票或收据,并在一个小本子上一一记录清楚,用途、金额、经手人,一目了然。他知道,那个企管办的黄主任,还有他背后可能存在的王志强,一定在盯着他,等着他犯错误。他绝不能在这些细节上,给对方留下任何口实。

回到凤山镇,陈默立刻动手,将新买的内存条和硬盘装进了那台旧电脑。开机,重装系统,优化设置。一番操作下来,电脑的运行速度果然有了质的飞跃,打开文件、运行程序都流畅了不少。这让随后开始的正式数据录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按照李明远的指示,赵小芳正式成为了陈默的助手。对于这个“新岗位”,赵小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她本来就对电脑好奇,加上对陈默的崇拜,学起来格外用心。

陈默也没有藏私。他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电脑开关机、键盘指法、文件管理教起,然后是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Access数据库的简单查询,以及他自己编写的那套档案信息录入规范。

“小芳姐,你看,这个编号规则是这样的,FSZ代表凤山镇,后面是年份,然后是部门代码,最后是流水号。这样设计,方便以后按任何一个维度进行检索和统计。”

“哦哦!我明白了!陈默哥,你好厉害啊,这都能想到!”

“这个字段是关键词,非常重要。你要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提炼出几个最核心的词语填进去,比如‘招商引资’、‘土地审批’、‘计划生育’等等,方便以后模糊查询。”

“嗯嗯!这个我知道,就像图书馆的分类号一样!”

赵小芳学得很快,虽然刚开始打字速度不快,录入时也难免出错,但在陈默的指导和鼓励下,进步神速。有了她的加入,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终于可以大规模地铺开了。两人分工合作,陈默负责审核、整理档案,提取关键信息,赵小芳则负责将信息录入电脑。小小的档案室里,常常能看到两人并肩工作,一个沉稳专注,一个活泼认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步入正轨,扬帆起航之际,来自企管办黄主任的第一次正式“阻力”,悄然而至。

这天,黄主任派他的副手,一个姓钱的干事,来到了档案室。

“陈默同志,黄主任让我来通知你一下。”钱干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根据镇政府财务管理规定,所有专项经费的使用,都需要提前上报详细的采购计划和预算,经分管领导和财务科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你们档案室那笔五千块的经费,虽然是张镇长特批的,但程序还是要走的。请你尽快补一份详细的采购计划和预算报告上来,不然,后续的经费使用,可能会有问题。”

陈默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来了!果然是冲着那笔经费来的!

按照规定,专项经费确实需要报备计划。但像这种镇长亲自特批、金额也不算特别巨大的经费,通常情况下,都是事后凭发票报销,或者由主管领导(比如李明远)签批即可,很少会要求如此繁琐的事前审批。这个黄主任,明显是在利用规定,故意刁难!

而且,他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陈默己经买回了关键设备之后才来通知,这用心,不可谓不险恶。如果陈默拿不出合理的解释和计划,很可能就会被扣上一个“违规使用经费”的帽子!

“好的,钱干事。我会尽快准备好计划报告的。”陈默面上不动声色,点了点头。

“嗯,那就好。黄主任说了,计划要详细,预算要精确,每一分钱都要说明用途。”钱干事又强调了一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似乎认定了陈默肯定会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送走了钱干事,赵小芳有些担心地问道:“陈默哥,怎么办啊?我们东西都买回来了,这个计划报告怎么写啊?会不会有麻烦?”

“放心,没事。”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他想找麻烦,也得看我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黄主任以为能用财务规定卡住他?太小看他这个曾经掌管千亿集团财务大权的重生者了!

陈默回到办公桌前,拿出那个记录着所有开销的小本子和一沓发票收据。他并没有急着去写什么“补交”的计划报告,而是开始冷静地分析黄主任此举的意图和可能的后招。

黄主任无非是想通过经费问题来打压自己,让自己在领导面前失信,甚至中止这个档案数字化项目。那么,应对的关键,就在于证明自己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并且要展现出超乎他预期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陈默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没有去写那份被动的“采购计划”,而是决定,将计就计,写一份更高层级的——“凤山镇档案信息中心初期建设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暨后续发展规划”!

这份报告,不仅要详细说明己经购买的设备、耗材及其对工作效率提升的首接作用(用数据说话!),证明这五千块花得值、花得对!更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系统升级、数据完善、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长远规划,并“顺便”申请下一阶段可能需要的、更规范化的预算支持!

他要把黄主任的刁难,变成自己展示工作成果、争取更多资源的跳板!

想到这里,陈默立刻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大脑高速运转,前世管理经验和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预见性,此刻都化作了笔下精准而有力的文字。

就在陈默埋头撰写报告,准备反击黄主任刁难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另一条重要的战线——寻找红星农机厂前会计刘光明的线索。

他再次仔细翻阅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红星农机厂的人事档案。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终于,在一份非常不起眼的、关于当年职工技术培训的签到表末尾,他发现了一个地址!那是刘光明在参加培训时,填写的“家庭联系地址”,指向了邻近的青阳县下面的一个叫做“刘家村”的地方!

青阳县刘家村!

虽然周海生说刘光明确认离开了凤山镇,但他会不会回了老家?或者,他的家人是否还住在那里?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

陈默的心脏,因为这个发现而剧烈地跳动起来!

他立刻将这个地址,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看来,自己必须尽快找个机会,去一趟青阳县刘家村!

新的目标己经出现,而眼前的阻力,也必须强势回击!

陈默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向窗外。

天空依旧是九十年代末那种略显灰蒙的蓝色,但他的心中,却己是波涛汹涌,战意盎然!

扬帆起航的航船,遇到了第一股试图阻挠的逆风。

但他,陈默,绝不会因此而退缩。他要做的,是调整风帆,借助风力,以更快的速度,冲向更广阔的海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