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殿试结束,陆君知回到家中,于晓晓赶忙迎上前去,焦急地询问情况。陆君知虽面带疲惫,但神色轻松,笑着安慰她:“别担心,我自觉发挥得还算不错。” 于晓晓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又过了几日,殿试结果公布,陆君知果然不负众望,高中状元。消息传来,陆府上下一片欢腾。这次,陆府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庆贺陆君知高中状元之喜。前来道贺之人络绎不绝,纷纷称赞陆君知年少有为,前途无量。
陆君知自已也颇感意外,却明白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起居郎一职,虽品级不算高,却能时刻伴随皇帝左右,记录皇帝言行与朝廷大事,其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
于晓晓听闻这个消息,心中既为陆君知感到高兴,又隐隐担忧。高兴的是丈夫得到皇帝赏识,仕途顺遂;担忧的是,这无疑将陆君知置于朝堂权力的漩涡中心,往后行事必定如履薄冰。
入职之后,陆君知每日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地履行起居郎的职责。他深知自已一言一行皆可能影响朝廷风向,因此格外谨慎。然而,即便他如此小心,仍难以避免卷入各方势力的纷争之中。
那些原本想拉拢他的大臣,见陆君知并未明确表态加入任何一方,渐渐心生不满。而那些嫉妒他的人,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在暗中搜集陆君知的 “把柄”,企图寻机将他拉下马。
一日,陆君知在记录早朝时,一位与他素有嫌隙的大臣故意在朝堂上提出一个颇具争议的议案,企图让陆君知在记录时左右为难。若陆君知如实记录,便可能得罪议案的支持者;若稍有偏差,又会被指责记录不实。陆君知心中明白对方的意图,他面色沉稳,不慌不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详细记录下了朝堂上众人的发言和争论过程。
退朝后,这位大臣找到陆君知,阴阳怪气地说道:“陆大人,今日朝堂上的记录,可莫要记错了才好,不然,这欺君之罪,可不是你能承受得起的。” 陆君知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大人放心,下官职责所在,定会如实记录,绝无偏袒。若大人觉得记录有误,尽可向陛下禀明。” 这位大臣碰了一鼻子灰,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回到家中,陆君知将此事告知于晓晓。于晓晓秀眉微蹙,担忧地说:“君知,朝堂之上人心叵测,你往后行事可要更加小心才是。” 陆君知握住她的手,安慰道:“晓晓,我明白。但我既已入仕,便不能因这些困难而退缩。只要我秉持公正,问心无愧,他们也奈何不了我。”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随着时间推移,针对陆君知的明枪暗箭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陆君知的声誉。
于万塘深知此事的重要性,给皇上报信之后,便在产房外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着。沈逸则在一旁努力安抚着于万塘的情绪:“于兄,您别太着急,嫂嫂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顺利的。”
此时产房内,稳婆和大夫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于晓晓疼得脸色苍白,但她紧咬着牙关,强忍着阵阵袭来的剧痛。医女们在一旁不断轻声鼓励:“夫人,您再加把劲,孩子马上就出来了。”
宫门口,陆君知一下值,便看到自家派来的小厮在焦急地等候。小厮一见到陆君知,赶忙上前禀明情况:“老爷,夫人发动了,已经在产房了!” 陆君知听闻,脸色瞬间大变,心急如焚,立刻朝着家中狂奔而去。
陆君知一路疾驰,终于回到家中。他直奔产房,却被稳婆拦在门外:“陆大人,产房重地,男子不便进入,您且在外面安心等候,我们定会全力照顾好夫人。” 陆君知只得在门外停下脚步,满心的担忧和焦急让他坐立不安。他来回走着,时不时地凑近产房,想要听听里面的动静。
产房内,于晓晓的惨叫声一阵紧似一阵,豆大的汗珠从她额头滚落。稳婆不断地喊着:“夫人,用力,再用力啊!” 于晓晓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感觉自已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深渊,每一阵剧痛都像是要将她吞噬。但一想到即将出世的孩子,她又强打起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用力。
终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产房内紧张的气氛。稳婆喜笑颜开地喊道:“生了,生了!恭喜陆大人,贺喜陆大人,是个小公子!” 陆君知听到这声啼哭,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激动得眼眶泛红。
不一会儿,产房门打开,稳婆抱着裹在襁褓里的婴儿走了出来:“陆大人,您瞧瞧这小公子,长得多俊呐!” 陆君知赶忙上前,看着襁褓中皱巴巴却又无比可爱的小脸,心中满是喜悦和感动。
这时,大夫也从产房里走了出来,对着陆君知拱手道:“陆大人放心,夫人和小公子都平安无事,只是夫人生产时耗费了太多体力,需要好好调养。” 陆君知连声道谢,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下。此事,沈逸和于万塘两人也放下了心,纷纷告辞,回家中回话。
皇帝那也得信,送了不少的补品,还亲自给孩子取名为”安“字。陆君知叩谢皇恩,很快于晓晓收拾的差不多了,陆君知赶忙进了产房,看于晓晓累得昏睡过去,心里一阵心疼,他握着于晓晓的手,不停地着。
就在这时,陆君知派人回村报信接人的小厮回来了,在门外回话“老爷,族长爷爷,我给接过来了,此时在书房喝茶。”原来,陆君知高中状元之后没有回乡祭祖,而是派人回去报喜,和接族长来京城,因为有些事还需当面敲定。
陆君知吩咐方云看好于晓晓,起身出了产房。
陆君知来到书房,只见族长正坐在太师椅上,手捧着茶杯,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看到陆君知进来,族长赶忙起身,笑着说道:“君知啊,我可算见到你了,你这小子如今可真是光宗耀祖啊!”
陆君知赶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族长爷爷,孙儿能有今日,全靠家族的栽培和您的教导。此次请您来京城,确实有要事相商。”